0724-4263337

资讯动态

湖北大学钟祥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揭牌成立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2日 浏览次数:0
 8月31日上午,湖北大学钟祥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钟祥市九里回族乡边畈村举行。揭牌仪式由湖北省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主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湖北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吴明新出席并讲话,钟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玉霞出席并致辞。荆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莉,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特聘教授黎朝斌,荆门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原野,荆门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定萍,钟祥市政府副市长门克巴依,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教授黄柏权,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教授孟华平,钟祥市明显陵管理处处长李斌,钟祥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庆,钟祥市九里回族乡党委书记金涛等共同参加了揭牌仪式。

图片

图片

湖北省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主持

图片

钟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玉霞致辞

图片

湖北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吴明新讲话

图片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

党委书记、主任余萍讲话

据悉,湖北大学钟祥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湖北大学和钟祥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是继武汉大学盘龙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襄阳凤凰咀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后,省内又一个为高校考古专业学生实习专设的基地。该基地利用边畈遗址丰厚的考古遗存、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配置了完备的食宿、办公等后勤保障设施,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边畈遗址于1983年文物调查时被发现,1992年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约7000年,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因其文化属性有别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和鄂东南地区的螺蛳山类型,被考古学界单独命名为“边畈文化”,是迄今为止江汉平原东部地区最早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该遗址对于探索湖北万年文化史和荆楚文化的源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北大学考古教学实习钟祥边畈基地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边畈遗址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研究和展示,让文物说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在讲话中强调,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田野考古实践教学是高校考古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考古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衷心期望钟祥市人民政府和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一如既往的精诚合作,互相支持,充分发挥高校、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各自优势,把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示范性考古学术机构和考古专业人才培养中心,在探索荆楚早期文明、文化遗产保护、文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为新时代湖北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随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湖北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吴明新,荆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莉,钟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玉霞共同为湖北大学钟祥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揭牌。

图片

揭牌仪式结束后,领导嘉宾一行依次参观了湖北大学钟祥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宿舍、考古实习基地等场所。各位领导对实习基地建设表示满意,希望能为实习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图片

湖北大学钟祥边畈考古教学实习基地的设立,是湖北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又一大进步,也是省文旅厅与湖北大学合作共建的文化遗产学院结出的硕果。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推动湖北文博事业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