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4263337

资讯动态

重阳节赏文物《花甲重周》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14日 浏览次数:0

重阳看钟祥博物馆“花甲重周” ——2021微课堂(二)

钟祥市博物馆社教部 10月14日


一、今日重阳

图片

      说起重阳不禁让我们追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遥想到李清照“帘卷西风时”的情怀,当重读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贺重阳的诗意在心里融融。。。

二、重阳讲堂

重阳《花甲重周》李倩倩讲解.mp3,钟祥市博物馆,3分钟 

三、重阳由来


图片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盂兰盆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于是成为了我国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四、重阳习俗

图片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比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图片

2、吃重阳糕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重阳糕又称枣糕、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图片
       3、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菊花盛开金秋时节,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图片

      4、插茱萸和簪菊花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盛行。清代时北方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示“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图片

      5、登高出游

  古人重阳登高,本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

图片

      6、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这一天去慰问老人带着老人们到他们喜欢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让老人感受到家人实实在在的关爱与温暖。

五、重阳寓意

图片

      阳节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是:愿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蕴含生命长青,应了那句唐诗“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六、文物链接

古人对高寿的各类称谓,汇总如下:

      七十七岁为喜寿;八十岁为伞寿;八十一岁为半寿;八十八岁为米寿;九十九岁为白寿;一百零八岁为茶寿;一百二十岁,当为本文中的花甲重周寿,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于福寿一事极为重视,从很多文物中,也可窥见一斑。
       我馆这幅【清 杨廷珍《花甲重周》印谱】是清代钟祥爱篆刻人士杨廷珍潜心研修长寿之精品,他这幅纵137.5厘米,横31.5厘米,共八幅的“花甲重周”,把“寿”字各类锦句,用朱砂绘成印章式图案,以篆体与小楷分别书写锦句及出处,有助于我们对“寿”字更深层内涵的了解。大家细看他的篆刻之神韵,分别采用了白文与朱文相结合的表现方式(那么什么是“朱文”与“白文”印章呢?实际上“朱”和“白”指的都是颜色,“朱文”指的就是盖印出来是朱红色文字,“白文”指的是盖印出来是白色文字。白文的线条大多都比较横平竖直,带有一种古拙的气息。朱文大多出现在六朝到唐宋之间,在元代之后才逐步发展,相对而言线条更加圆润,风格更加飘逸。同时印章文字也可称为“阴文”和“阳文”,“阴文”和“阳文”,对应的其实是“白文”和“朱文”。简单的讲就是刻印章的时候,文字是凸起的就代表“阳”,盖出来的文字也就是朱红色的,所以“阳文”对应的就是“朱文”;而文字凹陷的则代表“阴”,于是“阴文”对应的也就是“白文”。)看起来很简洁的篆刻艺术,用正方形、长方形、扇形、菱形或又用人物、吉兽、吉祥物品来勾勒所要表达的寓意很突出。
图片


     比如:下方这幅“平寿”用朱文篆刻,右侧“神仙寿不穷”用白文篆刻,整体图文并茂,虚实错落有致。深处,如蜻蜓点水般的自如;远处,似蝴蝶穿花样从容;点缀处,像落花样轻盈;收笔处,如磐石一样沉稳,是一幅有神有意,集诗、书、画、篆为一体的生动寿字作品。

图片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于是9月9这天成为了我国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在这里我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发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敬!最后,祝老人们重阳安康!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