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博物馆社教部 10月14日
一、今日重阳
说起重阳不禁让我们追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遥想到李清照“帘卷西风时”的情怀,当重读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贺重阳的诗意在心里融融。。。
二、重阳讲堂
三、重阳由来
四、重阳习俗
1、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比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2、吃重阳糕
农历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重阳糕又称枣糕、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菊花盛开金秋时节,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4、插茱萸和簪菊花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盛行。清代时北方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示“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5、登高出游
古人重阳登高,本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
6、尊老敬老
九九重阳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这一天去慰问老人带着老人们到他们喜欢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让老人感受到家人实实在在的关爱与温暖。
五、重阳寓意
重阳节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是:愿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蕴含生命长青,应了那句唐诗“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六、文物链接
古人对高寿的各类称谓,汇总如下:
比如:下方这幅“平寿”用朱文篆刻,右侧“神仙寿不穷”用白文篆刻,整体图文并茂,虚实错落有致。深处,如蜻蜓点水般的自如;远处,似蝴蝶穿花样从容;点缀处,像落花样轻盈;收笔处,如磐石一样沉稳,是一幅有神有意,集诗、书、画、篆为一体的生动寿字作品。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于是9月9这天成为了我国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在这里我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发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敬!最后,祝老人们重阳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