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需要温故,更需要更新。做为博物馆社教工作人员,肩负着向公众正确的传递知识和文化,提高公众对博物馆文物和文化认知的重任,丝毫不能马虎敷衍。今天要跟大家解读的这件文物是一件“瓷锺”(锺同钟),关于“瓷锺”这一词,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装粮食可斟酒可品茶等大小不一,型状不同,材质不同,为什么都会称之为锺?带着这一疑问,继续查阅资料,有文章这样描述:明代称“盏”称“杯”称“瓯”称“钟”,所指并不十分确定。从实际运用来看,钟的名称更为普遍,并且它在明代适用的范围很广,不仅饮酒之器可曰酒钟,吃茶之器也可曰茶钟。此外,钟的式样也并不一致:或大或小,或平底或高足,或无柄或有柄,概可称“钟”。查阅的过程就是一次深入的学习过程,了解明白之后,让人豁然开朗。
今天为大家解读的这件文物是《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我们通常叫做高足碗,梁庄王墓中出土,这件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出自梁庄王墓后室南部,属王妃日用器皿。该瓷锺官窑出品,白胎,胎质细腻,壁薄色亮,扣之其声如磬。白地青花,内外壁通饰花纹,圈足饰假山与梅花,瓷鍾外壁的“瑶台赏月图”,绘有远山、祥云、花草和三组人物,图中人物共赏一轮圆月,意境优美。
明代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
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於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瓷锺高10.1厘米,口径 15.5 厘米,足高 4.6 厘米,足径 4.2 厘米。瓷锺上绘有“瑶台赏月图”,这种纹饰又被称为“人物纹”,瓷锺外壁绘有三组人物故事:第一组有四个人物,其中一位是一老妇人,侧身坐在石墩上,身后站一丫环,双手持扇,老妇对面站一年轻女子,其右侧立一童子,此组画面的地上前有草,两侧各有一假山、松树和芙蓉树,后有砖砌曲垣,天上有云和月亮。第二组和第三组各有一青年女子和丫环,其位置前后恰恰相反,第二组是流云,第三组是远山,画面里都有祥云和花草。此幅“瑶台赏月图”与宋人所绘《瑶台步月图》一脉相承,意境优美,风格清新动人,从图案中可以看出明代中秋赏月已然成为一件在民间非常盛行的民俗活动。
明代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
明代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
这件明代的青花瓷器,青花非常淡雅,形状和画面都显得很柔和,有女性气质,它是梁庄王妃的日用器皿~茶具。此器物整体画风清新可喜,可见梁庄王妃的个人品味之高雅。
明代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
其实这件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共1套3件,由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残镀金银盖和残镀金银托盏各1件组成,此套“镀金银盖托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其托盏与锺盖均为镀金的银质,所不同的是,托盏的主体尚存,而锺盖的主体则已全朽,仅剩下金箔及金箔反面的黑色银粉。
结束语
高足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象征着尊贵、权威和终生幸福。在此件器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体图案纹饰题材非常丰富,所反映的外壁主题表现突出,瑶台赏月图怡然有趣、和谐自然。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以美玉建造出亭台楼阁,称为瑶台,你看,整体器物之意境幽深将一副赏月图用绘画形式成功地运用于瓷锺之上,可见,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毫不比现代人的“诗与远方”逊色!
图文:刘剑梅
配音: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