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2018年2月4日,历史上的今天,公元960年2月4日,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于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改元建隆,定都开封,国号“宋”,史称“北宋”,赵匡胤被称为“宋太祖”。
“天下攘攘百岁间,英雄出世笑华山”,万里山河,英雄豪杰轮番登场,在乱世逐鹿中各显神通。盛唐气象不再,各藩镇拥兵自重,君弱臣强,唐末起义首领黄巢带着“冲天香气”,身披“黄金甲”,望尽了大唐长安的尽头。之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大唐终于垂下它那傲然而又哀怨的目光,慌乱的五代十国承接着一代盛世的希望。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英雄辈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金匮之盟”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十分戏剧化的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赵匡胤奉命率军抵御契丹和北汉的联军,行至河南陈桥,部下发动兵变,使其黄袍加身,拥戴赵匡胤为帝。赵匡胤登基后,善待后周恭帝柴宗训,并挥军南下,基本实现国家的统一,结束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
宋太祖吸取唐朝蕃镇势力太过强大导致中央积弱的教训,实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并演绎出历史舞台上一出经典故事——杯酒释兵权。
公元961年,宋太祖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高级将领,酒酣耳热之际,太祖突然十分哀伤的说,“我得你们拥戴而为帝,但是坐拥天下还不如当一方节度使来的快乐。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想求富贵,也给你们来一个黄袍加身,我岂非难以安睡?”。大臣们听了,惶恐不安,连忙跪下,并请求陛下指出一条明路。这时,宋太祖才缓缓的说道:“人生在世,无非所求富贵,儿女承欢膝下,享受齐人之福。不如大家交释兵权,做个富贵闲人,岂不快哉?”。将领们知道自己已遭到皇帝的猜忌,于是在第二天上朝时,纷纷交出兵权,永享富贵。
狡兔死 ,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新旧交替,功臣的地位就变得微妙起来,这仿佛成了自古以来的定律。开国功臣有拥立之举,又有奋力开疆扩土之功,他们的功绩不可忽视,但功劳过大又影响皇权。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明太祖朱元璋亦是,其中难免有功臣授勋后洋洋得意之嫌,但正如赵匡胤所说“卧榻之旁 ,岂容他人鼾睡?”,臣强主弱总会生出一些嫌隙。但宋太祖仁义,用一场现代人“饭桌上谈判”的做法,把一场可能出现的斗争消弭于无形,不仅收得兵权,也尽得人心。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有点像古代的侠客,他的臣子也不失豪爽大气,有李白诗下的“三杯吐燃诺,五岳倒为轻”的旷达。君臣之道,恩义为报,正如孔子所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管双方内心如何波动,如何身不由己,至少两方心如明镜,配合默契。这种状态,大概是君臣之间的理想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