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4263337

资讯动态

迎新年,文物寄语元旦美好祝福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01日 浏览次数:0

“圆圆满满吉祥年”元旦赏明代镂空厌 (压)胜钱——2022微课堂(1)

钟祥市博物馆社教部 2022-1-01


图片

HaPPY

NEW  YEAR

一、元旦由来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很早就有,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也不一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夏历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夏历正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二、元旦诗词

镂空厌胜钱,钟祥市博物馆,4分钟 
                                  
图片

《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唐代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三、元旦习俗

图片

1、燃爆竹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传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而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就是年兽,经常趁人不备袭击人畜。人们为了防年兽,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年兽”了,但还是习惯在元旦,春节等大型节假日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

图片

2、换桃符:自古以来,神明传说就形成了一种文化传承。我国就有用桃木辟邪的文化传承,先秦时的桃茆mao(桃木柄笤帚),就传说有驱鬼除邪的神奇力量。《庄子》中记载:“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加工以后桃枝也有相同作用,诸如此类的传说还有很多,可见古人有对桃木的特殊信仰。以前在元正日,每家每户都在大门悬挂桃木制的神荼郁垒画像,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元正前一天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也就是现在的春联)到了现代,换桃符的习俗延迟到了阴历元月初一,也就是春节前后更换,但是最初这一习俗还是从元旦时做的。

图片

3、饮屠苏酒: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将以上几味切细,装入深红色的口袋里,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来连口袋浸在酒里,全家从小到大,依次稍许各喝一些,一年不会生病(古人初一即为元旦)。董必武先生在他的《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一诗中把元旦欢腾的聚会景象描写了出来: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图片

4、欢聚一堂:新的一年到来,在外工作也好,在家生活也罢,新的一年代表着新的开始,这一年的开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家人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美好的日子与团圆。

四、元旦寓意

图片


“元”是开始,而“旦”字是早晨,旦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着新生,是一种对冉冉升起希望的寄托。


图片

中国的元旦有着不同的特色,在北方,元旦这天人们常常会吃饺子,饺子作为中国节日的传统美食,有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饺子形状如元宝,在新的一年也期望能够富贵有余。


图片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 “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元宝”;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意思。在我们湖北新年喝鸡汤对于湖北人来讲,那是必不可少的。鸡汤象征着“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鸡汤,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分食鸡肉也很有讲究,当家做主的人要吃鸡头,表示“出人头地”“独占鳌头”;主要劳动力则吃鸡爪,表示“新年抓财”;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吃鸡翅,寓意着“展翅高飞”。

五、文物链接

在湖北省钟祥市博物馆,有些文物与中国人心中的美丽愿望分不开,美好的寓意与生活有着丝丝关联,比如下图带有瑞兽图案与鱼图案的这两枚厌胜钱。

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厌"字此处念yā,通"压",《辞海》释义:古代方士的一种方术,谓能以符篆制服人或物。有倾覆、适合、抑制、堵塞、掩藏、压制的意思。压制邪魔,取得胜利,就是压胜;也叫押胜钱、压胜钱,并非流通币而是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可以佩带的饰物,民间也叫祈福钱。它起源于西汉,传说中姜子牙和鲁班都是使用压胜钱的高手,以至清末民国初都有铸造,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起到护身、镇护的作用)和喜庆祈福吉祥的作用,后期压胜钱的神秘性慢慢减弱,变成民俗中每年新的一年开始时老人赠送给晚辈求吉祥,儿女子孙送给老人父母延寿健康,亲人互赠,人人可用的吉祥招财之物。

【按照厌胜钱的制作工艺,将其划分为两大种类,即镂空品和实体品】我们今天讲的这两枚厌胜钱就属于镂空品。

镂空品

镂空品厌胜钱始铸于汉代,形制以圆穿圆孔形为主,也有圆形方孔,铸工十分精美,纹饰以植物、动物、人物为主题,纹饰变化丰富多彩,极具观赏性,因为这类钱的图案纹饰多饰以花草,所以又称此类钱为“镂花钱”和“通花钱”。

1、动物类镂空钱     纹饰以深受人们喜爱的龙凤图案为主,此外还有鱼、麒麟、鹿、鹤等。

2、人物类镂空钱      纹饰常以渔猎、耕作为体裁,继承了汉代以渔猎、耕作为体裁的遗风,再现当时生活劳作场景。

3、植物类镂空钱      纹饰常以蔓草、桃花、牡丹等为主要题材,装饰风格生动巧妙、寓意深远,如实地反映了民间艺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遐想。

     厌 胜钱,其材质多样,形状各异,大小悬殊,用途亦各不相同。它的图案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地理、风俗民情、宗教、神话、书法、美术、娱乐、工艺等等各个方面,虽然它不做流通币使用,因其类似钱形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图片

(明)镂空瑞兽厌胜钱


图片

(明)镂空三鱼厌胜钱

镂空瑞兽厌胜钱里分别飞有两只凤与两只凰,雄为凤(凤有冠),雌为凰(凰无冠)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图腾,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国人赋予了凤凰很多美好的特征:美丽、吉祥、善良、宁静、有德、自然,此类图案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

镂空三鱼厌胜钱里有三条活灵活现的鱼,似游状。“鱼”与“余”谐音,古人以鱼为饰品图案,取年年有余,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鱼的造型、纹路,以及鱼鳞、鱼尾巴的造型和纹路,在中国传统配饰文化中应用的很多,同时因为鱼儿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又迎合了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此钱币图案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的象征。


       因为疫情这两年都是每一位中国人不平凡的年月,迎来美好的2022,博物馆全体员工同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愿国人心中都有一枚压胜钱,战胜疫情,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同愿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富强康宁,平安吉庆!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