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大利中国年”春节赏明代实体品厌 (压)胜钱——2022微课堂(2)
钟祥市博物馆社教部
HaPPY
NEW YEAR
一、春节由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年的本意是谷物熟了,过年就是庆祝五谷丰收。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农历正月初一日正式被命名为春节。
二、春节诗词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三、春节习俗
1、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2、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过去民间讲:“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3、贴对联:在古代贴春联有一个专业的名词,那就是封印。所谓的封印指的就是,当房子里面已经处于扫除干净的状态之时,邪气妖氛根本没有进入家中的机会,里面处于一种决定的状态。除了这个说法之外,贴春联还有一个疏导,那就是代表着辟邪除灾、迎祥纳福之祝愿。贴春联虽说也是过年的一种习俗,但是跟以前相比重视的程度并不高,更多的是一种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四、春节寓意
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它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家中。
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走亲访友、联系情谊。每一个人在社会生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也是至关重要。新老朋友聚会也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好机会,彼此的思想碰撞,“杯中情,酒中意”也是情感交融的一种方式。因此,春节寓意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
五、文物链接
元旦时我们讲到厌胜钱中的镂空品,今天我们说它的实体品。
厌胜钱"厌"字此处念yā,通"压",“厌胜”,亦称“压胜”,意为用咒诅制服人物鬼怪。钱以“厌胜”命名,是因古人笃信钱币可以通神役鬼。从各类资料记载看,中国古代的厌胜钱是一个品类繁多的大家族,从赞颂吉祥的“祝寿钱”,到厌魅解厄的“辟兵钱”、“神咒钱”;从祈嗣求子的“男钱”、“女钱”,到嬉戏娱乐的“棋钱”、“马钱”、“灯谜钱”等等……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按照厌胜钱的制作工艺,将其划分为两大种类,即镂空品和实体品】我们今天讲的这两枚厌胜钱就属于实体品。
实体品
1、钱文品
钱文品正面有历代正式流通钱币上的纪重、纪值、纪年号、纪国号等铸币铭文,背面为各种类型的纹饰和图案龙、龟、蛇、七星、宝剑、僧人等,形制古雅。
2、吉语品
吉语钱是指铸有“吉利祝词”的非流通钱币。钱文都是吉利、祝福的语汇。因民间有寄托心愿和自我安慰的语言兆吉习惯,所以又称此类钱币为“口彩钱”。官铸、民铸均可见,是厌胜钱币中铸量最大、版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品种之一,且广泛流传于世。吉语钱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表达寄托吉祥,除凶避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吉语品厌胜钱因为种类繁多,按照表现的内容又可分为以下六种:祝寿类:如福寿康宁、天下太平、天子万年等、仕途类:如指日高升、万里封侯等、科举类:如五子登科、状元及第、连中三元等 、生意类:如日入千斤、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赞美类:如川流不息、龙凤呈祥等、这些吉语记录了历代百姓固有的生存意识和信仰崇拜,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自身命运的探索,寄托了龙的子孙们的美好理想、心愿和情感。
3、生肖品
生肖花钱正面是十二动物生肖图案、名称,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背面多为八卦、星官、吉语等相衬。有的一个生肖为一枚,十二枚为一套,有的十二生肖全铸于同一枚钱上。生肖品花钱内容丰富,形体大小有别,图形惟妙惟肖。现今一般认为生肖钱始铸于宋朝,以后历朝历代均大量铸造,尤以清末民国初年为盛。十二生肖钱,是先人们对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理解,生肖钱戴在身上,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的一种愿望。
4、八卦品
八卦钱面为八卦符,兼书卦文,背多为咒语,也有背饰为神话图案。另外,有的八卦钱的上郭附卷云纹或蝙蝠纹挂扣供戴,寓福从天降。八卦钱主要用于镇宅院、保平安、祛病邪、巫术占卜等。据说八卦钱在清朝道光年间兴盛,用于修建殿堂时放置梁上,辟妖邪、祈福祥。自道光至清朝灭亡,民间人们为避兵乱、镇妖害,在建房时上梁时,也放置八卦钱。清王朝灭亡之后,主要用于巫术占卜了。
5、打马格品
北宋时期开始盛行起来一种搏戏工具,俗称“马钱”,以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品种多样。有的一面铸有马形图案,一面铸以马名,多为历史上传说中的名马;有的一面铸有骑马将军或马形图案,一面铸以将军姓名或职官名,涉及先秦以来的名将及职官。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传世马钱大多是宋元时期之物,但后世也有仿铸。
常见的有北宋的唐将千里:骏马图、赵将廉颇:将军骑马图、白义:白义为周穆王八骏之一、骅骝:骅骝为周穆王八骏之一、渥洼之马:骏马图。
打马格钱是中国古代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反映,是考证某些游戏活动历史发展的具体实物资料。
6、神仙佛道品
钱币上铸有与道教、佛教相关的人物或咒语。
道教表现在铸造有八仙的名字和图案,包括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人物塑造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佛教表现在铸造有“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等文字。
7、异形品
异形品厌胜钱铭文较多为吉语,背以吉祥图案为装饰,始铸于汉代,以后历朝均有铸造。形体多样,形态各异,图案丰富多姿。
主要有腰牌形制类、布形类、连体类、长命锁形制类、桃形类等等。
查阅资料显示明清是中国铸造厌胜钱的鼎盛时期,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而且厌胜钱的造型也行成了固定的模式。这一时期镂空钱很少见,只有少数黄铜质双龙钱和花草文钱,形制较唐宋时期的略厚,边郭较宽,实体类钱种数大大超过以前各代,主要有避邪、吉语、生肖八卦、龙凤、秘戏类钱。一体之间,文图并茂,以圆形、圆穿为主,方穿次之,并有大量带钱冠者。今天我们讲的这两枚压胜钱就属于实体品中的吉语品,大部分吉语钱与中国的儒教思想有着密切关联,集中表现在福、禄、寿、喜、财这五大中心思想。除此以外,吉语钱还表述对辟邪驱恶的需求。所以,吉语钱可分为吉祥钱和避邪钱这两部分,而今天我们所讲这两枚压胜钱就是这两部分之代表。第一枚“福禄寿喜财”黄铜质圆形圆孔压胜钱,“福禄寿喜”分别用于篆书,结构均匀齐整丰满圆润,在四个字旁用了四枚铜钱纹,这是福禄寿喜财的象征。“福禄寿喜财”分别代表了老百姓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五个方面的人生希望,它以朴素而直白的艺术语言,表达百姓对生命的关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追求。抽象一点说,代表的是百姓的一种幸福观。民间有福星、禄星、寿星,合称三星。也有称福神、禄神、寿神的。另外两种民间信仰,一般称为喜神、财神。喜神即是吉祥神,因为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因此就臆造出了一个喜神,代表了人们内心的寄托。福、禄、寿、喜、财,是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永恒的吉祥题材,人们相信他们能带来好运。
(明)“福禄寿喜财”圆孔花钱
(明)“诸神廻避”圆孔花钱·
“诸神廻避”圆孔压胜钱里左侧写诸神廻避四字,右侧姜子牙手拿令旗,脚採祥云而来,《鲁班全书》中有一段话这样说:“弟子开山伐木后,天地无忌,年月无忌,日时无忌,上上大吉,姜太公在此,诸神廻避。”就是说只要有姜太公镇场子,开山伐木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禁忌,大吉大利了。古代流传的道家奇门秘法也认为,“凡破土动工,起造修理,可用黄纸书写,贴动土处。大字‘姜太公在此’在中间,右边写‘天无忌 地无忌’,左边写‘阴阳无忌 百无禁忌’”。严格来说,这才是最“正宗”的。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因此所到之处,无论哪个神仙都要廻避,所谓“姜太公在此,诸神避位”即是如此。这些虽是习俗,却也是老百姓心中对事物本身能一帆风顺大吉大利的一种期盼和向往。
过新年,愿每一位中国人过大年贴春联乐翻天,幸福生活比蜜甜,好日子多团圆,事业兴旺人平安,实现所有的心愿,大吉大利中国年!